經過一夜好眠,憤青同學跟貼心男孩在大廳接我們搭捷運去茨廠街(唐人街)吃早餐。艾美酒店就緊臨中央車站,坐電梯到地下2樓出去就是中央車站的門口,非常方便。
see~從我們房間望出去,箭頭指的地方就是中央車站啦,右邊有捷運正在進站。
一進車站,門口地板上美麗的印度米畫(把米染色後做畫)歡迎我們,今天是印度新年大寶森節的第2天。
搭捷運到幾站外的Pasar Seni站的茨廠街(又叫唐人街)
捷運月台上看到河流旁整排的塗鴉,原本是禁止的,後來禁都禁不了,政府就乾脆放手了
眼前的這條不起眼的河可不是什麼隨便的水溝,是吉隆坡2條生命之河的其
中一條。吉隆坡的名字是當地話裡的爛泥的意思,2條河匯聚到這一帶,肥
沃的土地讓這裡慢慢發展至今日的吉隆坡。看看河的2頭如今已經發展成這
個模樣,說是這條河養出也不為過啊。(感性皮再次現身~)
稍晚憤青同學要帶我們去看2條河匯聚後真正的「爛泥」。
茨廠街就是木薯工廠街的意思(木薯的舊稱=茨),這裡河流方便運輸,於
是聚集成一片木薯粉加工集散地。
而因為這裡發源的早,至今還有許多當時留下的美麗老建築,只可惜大部
分都沒有好好保護,一方面是華人移居其他地方,使得許多好房子都空著
任其荒廢,再加上馬來人執政的大馬政府大概對華人的歷史也沒有那樣的
深厚情感許多老建築都被徵收拆除,因此,這裡的老建築幾乎都沒有被好
好保護,非常可惜啊。
也不禁令人擔心,會不會再過幾這些美麗的建築物就永遠消失了(和台灣
的政府一樣,常常偷偷的就把老樹老屋子清掉像從不曾存在一樣),憤青
油然生憤,也不是沒道理的。
BTW,木薯到底是什麼呢?根據維基百科,木薯就是像地瓜一樣是根部可以
食用的食物,長相也蠻像地瓜的,是許多熱帶亞熱帶地區的人的主食,也是
粉條、米粉、肉圓等等食物的原料。這次在麻六甲正好跟三叔公(講得好像
很熟的親戚一樣)買了一包香辣口味的木薯片,吃起來非常像地瓜呀!
(吃起來不辣,但10分鐘後肚子好燒,三叔公我可以退貨嗎)
走出捷運站,街道上的塗鴉
然後傻呼呼地跟著貼心男孩走,他抄了條比較少人的小路鑽。
李霖泰開的菜市場,茨廠街就在菜市場後面。
市場很多人吃食,我們肚子也咕魯咕魯。
市場的另一個出口,出入口都小小的,裡面腹地很大。
四眼仔4張廣告很大,美女一看到鴨就眼睛發亮。憤青說這是排隊名店,可以吃。(點頭)
我們買了半隻馬來幣23元。四眼仔(這樣稱呼對嗎)笑著問我是哪裡來的,我說台灣,她笑得更燦爛了,不知道為什麼有一種我們是自己人的感覺。
也有糖炒栗子 ,好像這是世界各地唐人街都會有的食物。
客家麻糬。最初這一區的華人移民中,廣東人和客家人佔多數,因此,看到和我們臺灣一樣的客家麻糬很親切,而且這裡發展出好多口味啊。
(滑溜溜,一流一流~)
這一攤羅漢果龍眼冰糖燉冬瓜是網友推薦必喝飲料,從小在這裡祖父母家長大的在地憤青覺得……加上沒什麼人買,所以我們跳過。
到了,在羅漢果水對面這家就是憤青同學要帶我們來吃的傳統早餐,
漢記豬腸粉。結果我們一聽,啥?豬腸?我不吃內臟耶!早上吃豬腸
好嗎?三言兩語紛紛拒絕,憤青解釋,這不是像台灣加了豬腸的米粉
啦,是因為形狀像豬腸,所以叫豬腸粉。我印象中我們剛醒神智不清
的鬼打牆拒絕好多次,最後一次終於聽進去了,喔,不是豬腸,好,
那來試試。
四眼仔烤鴨、豬腸粉和雲吞撈麵。這裡很環保喔,都用油紙包麵,不能說
完全防止漏油,但在幾個小時內還不會漏出來,方便好用,講究的話還可
以在紙上擺盤,或全面攤開變分享包。
第一頓馬來美食餐,好吃,大馬中式口味意外的合我們口味,美女在心裡
默默把台灣泡麵先收一包起來。(事實上,美女吃個不停,最後還把沒吃
完的四眼仔鴨打包隨身帶著走,讚!)
心滿意足吃完之後,晃晃茨廠街。
燈籠?
是雨傘!幫大家撐傘的意思嗎,哈哈。某個店家出資掛的,上面都是店名。
經過一間印度廟,今天因為是大寶森節比平常更加熱鬧,進去參觀要脫鞋。
旁邊的建築物也很美,也是廟的一部分
一家華文書店,憤青同學無奈的說,在吉隆坡最大的華文書店就這家了,
看看他們賣的是什麼?也難怪這次出發,憤青同學唯一託買的就是中文書
(很深奧的那種)。就連雙子星大樓裡的日文書店紀伊國屋都比這裡的中文書
水準高,真奇怪,有這麼多華人閱讀人口啊!
憤青一定要介紹的地方:四爺廟。
或許對觀光客而言,這裡參觀的價值不高,但如果稍微了解這裡華人的血淚
史的話,就會知道這間廟對當地人有多重要了。
紀念哪四位爺呢?
四位爺都是對吉隆坡建設有相當貢獻的華人(其中陳秀連有一個捷運以他為名)
後來被稱為吉隆坡之父的葉亞來也被供奉進來,成為當地華人信仰中心。
葉亞來的歷史故事很長,憤青沒有交待很清楚,也許他三言兩語無法跟我們
吃飽又神智不清的人交待,也或者他念的歷史就是葉亞來的貢獻被政府抹掉
那一頁。
不過沒關係,現在網路非常發達:
葉亞來曾經是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,是吉隆坡的開埠功臣也是吉隆坡華僑
首領。1879年,葉亞來成為吉隆坡首富。葉亞來領導吉隆坡直到1880年還
政於英殖民政府為止。(我覺得還政這個說法有點奇怪)
在吉隆坡有兩個半神的華人:一是明朝偉大的航海家鄭和,一是吉隆坡的
開拓先驅葉亞來。然而,吉隆坡開拓者的地位,卻在馬來西亞獨立後被政
治運作掉,葉亞來甚至默默地消失在華人的歷史教科書上。一九八○年,
一名曾在吉隆坡地區資助大規模錫礦開採的馬來皇族成員──拉惹阿都拉
(Raja Abdullah)取代了葉亞來,成為吉隆坡的開埠功臣。華人在維護
其在馬來西亞的歷史地位上,打了一場敗仗。
葉亞來在吉隆坡的歷史地位受到了推翻,這番戲劇化的轉折,也相當程度
地反映了華人在此間的處境。
(維基百科、http://taipei.tzuchi.org.tw/rhythms/magazine/content/67/malaysia.htm)
而我們現在走在吉隆坡,除了四爺廟,看不到葉亞來留下的影子,雕像也
沒有,也沒有任何歷史景點介紹。就這樣,慢慢消失在歷史中,像從來沒
有這樣一段經歷一樣。
歷史(or政治?)太沉重,看到一個有趣的畫面。四爺廟的廟公竟然是印度人
!再次證明印度人是世界最強人種,而不論華人還是印度人,包容性都相
當大啊!( 弄好香燭,就直接坐在顯赫降禎祥柱下抓飯吃,酷!我喜歡這種
族群融和fu)
把香插在石獅口裡,太妙了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參觀完畢,貼心男孩又是熟門熟路的帶頭往前衝,負責幫我們解說的憤青
同學不解只好無奈任由他帶路。
走到另一個關帝廟對面,有一個商業大樓,貼心男孩直接走進電梯,到4樓
,竟然是別有洞天!
原來貼心男孩覺得天氣很熱,尤其我們是從秋天的台灣來到熱帶國
家,就帶大家來喝個飲料、吹個冷氣。哦~貼心男孩連這都想到,
真是名副其實的貼心,我猜他已經場勘好幾次了吧!
這是一間只有內行人才知道的外銷家飾店,店名叫Peter Hoe(侯彼得的店),
來店裡比較多是白人和日本人。這些物品非常精美,而且也不太貴,我看中
了上面4號的葉子形狀的錫(或鐵)盤,大約2個巴掌大,因為很重,加上還
有一天的行程,考慮之下放棄,回來有點後悔啊!
(應該交給糞青來扛才對,嗯,下次工作分工要加這一項)
滿坑滿谷的美麗雜貨
除了民族風,也有這種法式風格(我想要鳥籠、抱枕、燭檯,通通帶不回來)
一旁有供餐、飲料,逛累了可以休息。
右下這個位置很搶手,坐了好幾輪老外。
終於等到沒有人坐可以拍桌上的擺飾(小清新~)
我們也坐下來點杯檸檬茶喝,糖需要的話自己加,
上面顯示情形為,破英語4人組正奮力用破英語跟貼心男孩聊天,美女貼心偷偷翻譯給我(她負責聽)我再用力擠句子(我負責說),其他2位拿吸管的人在心虛著(幹嘛都看我啦),慎青同學快來救我們~
底下這張好有意境啊~
我一出門就放空的人,怎麼拍得出這樣有時空凝結感的照片呢?原來是
憤青同學在幫我調相機的白平衡,這張是隨便試拍。原來憤青可是個專
業導演來著(下午就在雙子星大樓下被路人發現他功夫了得,呷好道相報
的來請他拍照的盛況)。
而且這次因為他的專業幫我們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,相機女孩的頭銜就
在這時候被我拔掉換成草間彌音的吧(這個封號好搞笑,她也被我列入搞
笑封號行列了),誰叫草間彌音拍人物只講究構圖、光線、「自然」……
就是不講究人拍起來瘦不瘦美不美啊!